NodeJS初学者教程:Node.js之HTTP


发布者 ourjs  发布时间 1457500821885
关键字 大话编程  分享 
作者: swfbarhr 本文原载于其Github

前言

在开始node.js(以后简称node)之前,我犹豫了好久:到底我第一篇用什么主题开始,是node的整体框架还是Hello world还是一堆废话呢。最后我决定还是直接上API,简单粗暴有效果,因为大家用node除了node有强大的社区之外,还因为node的API简单易用,容易上手。OK,下面我们就开始node之旅。

HTTP

大部分的node使用者,都是用node来做Web API的,而HTTP模块是提供Web API的基础。为了支持所有的HTTP应用,node中的HTTTP模块提供的API是偏向底层化的。利用HTTP模块,我们可以简单快速搭建一个Web Server。

引入HTTP模块

在node官方API中,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To use the HTTP server and client one must require('http')”,如果想要使用HTTP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方法,首先第一步我们需要使用“require('http')”引入HTTP模块。

var http = require('http');

我们引入了HTTP模块,并且将结果赋值给了http变量,这样http就拥有了HTTP模块的所有方法和对象(关于requirejs的原理,与主题没什么太大关系,就略过。但是记住,require的过程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而前端的引入define是一个异步过程)。

创建一个简单的Web Server

在HTTP模块中,node提供给我们一个createServer方法,来创建一个Web Server。代码可以这样写: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server.on('request',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console.log('有人请求了服务器!');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response.write('OK');
  response.end();
});

server.listen(88, function() {
  console.log('服务器已经开始监听88端口');
});

上面的代码:

  • 我们首先用http.createServer(从express4.X时代进入的同学可能有点陌生,express在4.X后把该方法封装到了其内部,但是我们在创建HTTPS连接时,还是要用到此方法)函数创建了一个服务器对象。

  • 然后监听了该对象的“request”事件(了解过node的同学应该知道,node是事件驱动的,一般事件触发和事件接收是成对出现的),这边我们定义接收事件。也就是说,如果当前服务器对象监听的端口一旦被请求,那么就会触发该事件。“request”的回调中,我们首先调用了response.writeHead方法: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表示HTTP的响应状态(200)表示一切正常;第二个参数是“Content-Type”,表示我响应给客户端的内容类型。然后我们调用了response.write方法,写入我们需要传递给客户端的内容。最后一步我们调用了response.end,表示此次请求已处理完成。

  • 最后我们调用了server.listen函数,此函数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表示我们需要监听的端口,第二个参数是回调函数(其实是listening事件),当监听开启后立刻触发。所以当我们用node命令来启动当前的js文件后,在cmd窗口会马上出现“服务器已经开始监听88端口”的字样,表明服务器正常且已经开始监听88端口。

当我们请求了服务器的88端口后,服务器会响应给我们“OK”字符串。到此我们的简单Web Server已经搭建完成,但是此时我们的代码还不具备任何业务能力,但是我们只要把代码稍稍修改下,就可以入眼了:

var url = require('url');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function bizLogic(url) {

  if (url.path.toLowerCase() === '/login') {
    return {
      msg: '登录成功!'
    }
  } else if (url.path.toLowerCase() === '/user') {
    return {
      msg: [{
        name: '小明',
        class: '一年级1班'
      }, {
        name: '小红',
        class: '一年级3班'
      }]
    }
  } else {
    return {
      msg: 404
    }
  }
}

server.on('request',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if ('url' in request) {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

    response.write(JSON.stringify(bizLogic(url.parse(request.url))), 'utf8');
  } else {
    response.writeHead(404,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

    response.write('找不到页面');
  }

  response.end();
});

server.listen(88, function() {
  console.log('服务器已经开始监听88端口');
});
  • 首先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模块:“url”。这个模块主要帮助我们将整理请求url中的信息即url.parse方法(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研究下url的所有API,其实就几个)。url.parse转换完成之后,url参数信息就变成这样了:
{
    protocol: null,
    slashes: null,
    auth: null,
    host: null,
    port: null,
    hostname: null,
    hash: null,
    search: null,
    query: null,
    pathname: '/login',
    path: '/login',
    href: '/login'
}

这里我们取了我们需要的参数:path,简单的根据path来判断接口。然后响应客户端不同的内容。

  • 如果我们直接“response.write(bizLogic(url.parse(request.url)), 'utf8');”系统就会报错,response.write第一个参数必须是string或者Buffer,所以我们在这里将object转换成了string,然后接着write。

  • 最后我们直接结束连接(response.end)。

好了,一个简单的业务已经处理完成了,但是实际开过过程没有那么简单:HTTP方法有“GET”、“POST”、“PUT”等等。这也是要我们来处理的,所以如果我们用node来做Web API的话,一般会选择第三方的Web框架如:express、koa、restify等等(好吧,这是后话了,以后有机会我会去研究下他们各自的源码给大家分享)。

http.request

上面讲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在将HTTP Server的内容,既然node那么强大,当然除了可以作为HTTP Server之外,也可以做HTTP Client。现在就以我们刚刚建立的服务端为服务器,利用http.request来请求刚刚的服务器,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option, req;

option = {
  host: '127.0.0.1',
  port: 88,
  path: '/login'
};

req = http.request(option, function(res){

  if(res.statusCode === 200) {
    console.log('ok');
  }

  res.on('data', function(chunk){
    console.log('the result is ', chunk.toString());
  });
});

req.on('error', function(error){
  console.log('something is wrong:', error.message);
});

req.end();
  • 首先我们当然要引入http模块,之后又定义了option和req对象。option是我们一会需要请求服务器的一些参数,req是请求对象用于接收request返回的结果(并不是请求的结果)

  • option参数是一个对象,使我们对此次请求设置的参数,包括:我们要请求的主机地址(host,注意此处不需要“http://”)、请求的请求的端口号(port)、请求的路由及参数(path

  • 调用http.request请求,第一个参数就是我们刚刚设置的option,第二个参数是回调函数(用于返回我们请求的结果)

  • 回调函数有一个参数,这个参数是http.IncomingMessage的实例。字面意思就是“进来的消息”,也就是请求收到的响应结果对象。http.IncomingMessage实现了可读流接口,也就是说我们的“data”事件被触发时,回调函数中的结果是Buffer(关于Buffer我以后会详细解释---另一篇博客)对象,所以我在打印的时候调用了Bufer对象的toString方法把Buffer对象转换成字符串打印出来。

  • 最后我们监听了req的错误事件(在node中,我们如果出错不定义error事件的话,程序就会直接把错误抛出,如果没有做错误捕获的话,node程序就会崩掉),用于记录错误信息。最后我们关闭了请求。

经过这几个简单地步骤,我们此次请求就完成了,如果服务端没有错误的话,使用node命令运行我们刚刚写好的客户端代码,在cmd窗口先会打印“ok”,然后带打印“the result is {"msg":"登录成功!"}”。一旦请求出错,就会直接出发我们的“error”事件。当然如果不想使用原生的HTTP模块的话,你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包:requestsuperagent等都是非常优秀且方便的第三方包。(原生的HTTP模块可能会遇到各种奇葩的问题,使用第三方包的话吗,坑会少一些)。

其他方法和事件
  • http.get是http.request的“GET”方法的方便版本,只能执行“GET”操作。

  • http.ClientRequest的“connection”事件,当TCP(HTTP其实也是TCP)的连接通道建立之后触发的事件。

  • http.ClientRequest的“close”事件,当服务端关闭连接时触发。

  • http.ServerResponse的setTimeout方法,设置响应超时。如果没有设置的话,只能等待socket或服务器超时。(还有很多方法和事件。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结

在node v0.10.x时代,HTTP模块的稳定系数就已经是3了(一般node的API有4个级别,分别是:Deprecated-0、Experimental-1、Stable-2、Locked-3).所以说HTTP模块的API非常基础和稳定的。我们使用HTTP模块时,可以很放心的使用其方法和事件,不必担心版本兼容问题。需要提到的是,学习node的最好最捷径的方法就是学会读官方API,官方API虽然是英文的,但是里面的解释和英文单词都是很戳中要点和易于理解的。另外本文也会在我的博客上同步更新,欢迎访问。





回复 (2)
微信扫码 立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