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我死去的应用们 - 真实记录创业这条不归路 前几天自己的最后一个盈利项目被下线了,要说不痛心是假的。只是挣扎、彷徨过之后,我在想,这几年的创业经历到底给我留下了什么,而那些想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路上的人们,我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至今天为止,还没有人完整记录过创业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我想,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意义。
注:我创业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在腾讯开放平台上,下面要介绍的产品也是如此。
一、第一个产品《暗恋通知书》
...
浅谈网站建设中选择正确域名的10个小技巧 在我们准备给自己的个人或者公司注册域名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件比较慎重的事情。因为,域名一旦确定就代表我们在网络上的身份被确定,在以后的网络推广和营销上都需要使用的到。如果后期再更换会使得我们之前做的工作白费,所以我们尽量在注册域名多去考虑好,多花些时间甚至金钱。而不能在后期去更换。
在下面的10个经验技巧中,虽然从内容上看比较简单,但作为站长或者公司决策者,我们是否真能做到呢?
从南极之争谈软件架构十个技巧,及成功团队具备的气质 每个软件打造的核心都存在一次漫长的探险,或许你会觉得夸张,但是在 皇家卑诗省博物馆参观 Race to End of Earth(罗威探险家 Roald Amundsen和英国海军官员 Robert Scott于1911年-1912年完成的 穿越南极之战)展览时,两支队伍采用的不同途径让我备受启发——那些同样存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决定成败原则。
1. 单一的目标,
2. 使用简单,已被验证的技术。
3. 定制、测试、重复。
4. 冷静且无情的。捕获焦点,必须具备认知重点的能力,只做必要的事情。
...
创业公司为什么应该写博客? 我们会看见投资人开博,大佬开讲,也会看见许多人分享经验教训,分享工具等等,不经意间去传递自己的价值主张或者产品。如果你抓对了点,写博的好处有很大,尤其是对于创业公司。
检验你的idea,同时获得反馈
不知道有多少创业者是这样的,觉得自己有了一个很了不起的idea,满腔热血加班加点的码出来之后,发现没人在意这个东西。但如果你写博客,或许情况就不一样了。写博客可以和读者讨论寻求,测试你的假设是否成立,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当然,其中一个风险就是,如果你的idea真的很棒,就有被人盗窃的风险。)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公司就是从写博客开始的。
速度比融资价格更重要 我见过一些创业者,他们有好的想法就像抱着金娃娃一样,觉得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能想到,这个想法融到钱就一定能够成功。所以他们在早期的时候跟投资人计较来计较去,觉得如果不能把公司融资的价格弄高一点,自己就很没面子。但我一直主张,在天使和A轮阶段的创业者快速拿到钱是最重要的。可能由于没有经验,你第一次拿到钱的条件也许不会特别好,但是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因为首先市场是非常的残酷,就像打仗一样。两支军队抢夺一个山头,这个时候谁不要命的先爬上去,哪怕比别人领先十分钟,先架起机枪就能横扫,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不要觉得自己的想法或者产品是独一份,是奇货可居,在中国,聪明人很多。可能你想到的一个产品,已经有一百人同时想到了,有10个已经开始做了,等你搜索一下,发现有1、2个已经上线了。所以时间和机会往往比你融资的价格更为重要。
对程序员来说,懒是一种值得称颂的美德 其实有很多的博客文章都在讲述为什么懒惰是一个优秀程序员的品质之一,但只有你成为一个程序员才会注意到这些博客。而本文想说想是关于如何检视一个程序员的懒惰,看看它是如何成为好事或坏事的。
如果你知道一点关于编程的事,很快你就会发现软件开发里到处充满了尝试和错误。你修改一下,刷新浏览器,看看是否有效。就像漂洗衣服,一遍又一遍。有时甚至是为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小问题(如果你为IE开发web应用,你就会知道)。
去他的“工程师逻辑” 以前我当产品经理的时候,经常因为“逻辑”跟工程师吵得一塌糊涂。
那个时候的工程师们都喜欢树型结构。虽然今天已经销声匿迹了,但他们仍然喜欢把“逻辑”挂在嘴边。他们会在产品上花很多心血,很多功能都舍不得扔掉,却不知道用户能接受的其实只是最简单的点。
我讲个例子。有一天,太太跟我说家里电脑太暗了,我一看是因为出差前我调成了最暗,回来后忘记设置了。遇到这种情况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 是找设置,于是点到控面板,打开有很多分类,在硬件里没找到,再去显示器设置里面找还是不行。最后谁知道在哪?在个性化里面!我找了三天才找到,那两天忍 着眼要瞎的感觉,屏幕非常暗,文字基本看不清。
当时我就想:微软看着我那么暗地用电脑,为什么不提示我一次呢?一个屏幕亮度设置需要这么复杂吗?
个推CEO方毅:三次创业的N个坑 在我看来,连续创业者多是勇者,他们有不灭的梦、持续的坚持及执行力。从学生创业模范到服务用户达到5.5亿的个推 CEO 方毅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这次36氪+创业知识汇的线下活动中,方毅为大多数是第一次创业的观众回顾了自己 8 年、3 次的创业中跳过的 N 个坑。
第一次创业——硬件“备备”
第一次创业时,方毅做的是个硬件产品——一款叫“备备”的充电器,能够在给手机充电的时候自动把手机通讯录存在充电器上。因为这个产品他上了不少电视节目,当年李彦宏还带他去了 CCTV。最近大家都在做硬件,尤其都在做跟手机硬件相关的产品,但方毅的经历似乎在为此“泼冷水”。方毅的这个硬件做了 6 年后才卖给了百度,他对这一次硬件创业分享了几点感悟:
首先,市场教育;
其次,创新产品在领先用户的寻找、风险管控上容易掉坑里。
创立两年三换域名,该哭还是该笑 域名对一个创业型公司有多重要?可以看看稀品网,Facebook, 京东的例子:
稀品网,是Fab.com模式在中国的追随者,在2013年9月正式启用了xipin.com的域名。这个创立两年不到的公司其实已经换了三次域名。
据了解,稀品网一开始还不是叫这个名字,2012年4月20日上线的版本叫「我要预购」,域名是51yugou.com。
创始人之一的谭凯亿对感到相当后悔,因为稀品网运营团队透过数据发现,有很大比例的流量流向了xipin.com或是xipinwang.com。稀品网创始人谭凯亿被迫尽快做出决定,因此开始思考买下xipin.com的可能性,但卖家的价格让她却步,之后议价破裂,稀品网并没有如愿拿下xipin.com,取而代之买下了xipin.me。当时谭凯亿下定决心不再考虑购买xipin.com,卖家哄抬价格的恶劣态度,让她决心硬扛到底。
创业公司人才招聘的15条建议 本文作者Sam Altman曾被《商业周刊》评为最优秀的年轻企业家,他是位置服务提供商 Loopt的联合创始人和CEO,该公司于2012年3月被预付借记卡业务公司Green Dot收购。
完成融资后,创业公司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招聘了。寻找优秀的人才对于创业公司至关重要,但也十分艰难,这可以说是创始人最重的一副担子了。只有好的团队才会做出好的产品,再优秀的创始人也无法独撑一家企业。对于人才招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